陕铁院干部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3-12浏览次数:120

  全国两会期间,我校全体师生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广播、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高度关注两会动态,围绕全国两会热点问题开展研讨交流,畅谈感想体会。

  党委书记焦胜军: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让人倍感振奋。陕铁院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发展为己任,两会精神为我们锚定了奋进坐标。我校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培养更多“大国工匠”。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全国两会提出“推进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与我校的办学理念高度契合。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技能人才。二是服务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对铁路人才提出新要求。我校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聚焦国家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职教动能。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三全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学子勇担使命,让青春在铁路上绽放光彩。

  院长韩小卫:2025年全国两会隆重开幕,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蓄势待发的关键节点,意义非凡,备受瞩目。今年全国两会再次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职业院校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持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竞争力。我们将立足铁路办学特色,不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持续打造“职教五金”品牌,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铁路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十三届陕西省政协委员、测绘与检测学院院长张福荣: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客观总结了2024年工作成绩,对2025年工作做了详细部署,报告政治站位高、为民情怀浓。关于对教育方面提出“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等内容,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李新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一组组亮眼的数字反映出来我们国家“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新的五年规划也呼之欲出。在这个具有承上启下意味的重要节点上,“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体现出党中央始终如一对育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思政课这门关键课程的殷切期待。作为铁路类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新时代国家铁路事业大发展鲜活、生动的案例、事实等“大思政课”资源,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说服力,教育学生坚守信仰之光,锤炼高超技能,在新时代铁路事业发展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秦工匠、铁道装备制造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叱培洲: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关乎国家发展大计,与每位劳动者息息相关,指明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关注全国两会关于教育工作和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支持和政策,目前我们正在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努力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期望两会能带来更多振奋人心的消息,对教育教学和技能人才培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指明方向、提供动力,同时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宣传部部长王云波: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令人倍感欣喜与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行方向,催人奋进。今年两会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化落实《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提供了有力抓手,更坚定了我们迈向教育强国的信心。作为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晰认识到两会赋予的使命与机遇。我们要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时刻聚焦市场需求与产业变革,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我们期待两会的职业教育相关部署能快速落地,开花结果。

  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刘喆: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这是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前瞻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对教育强国建设等作出战略部署,对我们高职院校发展意义重大。两会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我们要把党建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红色引擎”。一方面,持续完善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尤其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创新活动方式,开展校企党建互联共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站位,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同时,积极落实两会精神,优化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完善考评机制,发挥人才作用,为学校早日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深化党建与人才工作改革,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李昌锋:春回大地,山河锦绣。全国两会在乙巳年的春风里如期召开,国内外高度关注,百姓广泛热议,令人欢欣鼓舞,信心满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通过观看会议直播、收听阅读媒体报道等方式,着重学习了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的总结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待遇保障”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期待。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与举措,做好本职工作,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做出更大努力和更多贡献!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陈明明: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马玉霞提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扩大职业本科教育规模。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创建职业本科的征程已然开启,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提前布局,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在学生管理理念上,要从传统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职业本科需要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职业发展诉求;在管理制度层面,需构建更完善的体系,优化现有的规章制度,使其更贴合职业本科学生培养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培养一批既懂教育管理,又熟悉职业本科教育特点与行业动态的辅导员队伍,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指导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团委书记、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姚天魁:一年春作首,奋进正当时。三月的中国,春意盎然,春风拂面,春潮涌动。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必将凝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作为高校团干部,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依托“三大工程、四大行动”和“5节3进2季1书香”学校共青团和美育工作体系建设,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奋勇争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常做常新,始终“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汇聚起砥砺前行的奋进力量。着力提高“三力一度”,赋能“新双高”和创本,用实打实的业绩赢得党的信任、社会尊重和青年口碑。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萨马拉交通学院副院长李博: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提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 “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形成一批示范性合作成果”。在学习研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一带一路”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发展合作中的战略智慧与务实精神。这一理念的实践不仅深化了国际合作,也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目前国家标志性工程有巴经济走廊、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彰显了中国在技术、资金和资源整合上的能力。作为铁路工程类院校,学校积极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服务中国高铁走出去,通过推进鲁班工坊、秦岭工坊等境外办学项目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未来,学校积极对接中国土木、中国铁建等“走出去”企业,开拓海外培训项目,开展对外技术服务与培训项目,擦亮陕铁国际名牌。

  道桥与建筑学院教师王艳:2025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为国家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点令我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关注教育发展新动向。在教学中,我将结合国家战略导向和教育改革方向,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知识图谱、AI助教等技术对课程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进行数字化转型,助力学生成长为紧跟时代步伐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工程管理与物流学院教师李常茂: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等热词频现,职业教育如何培养适应未来产业的人才引发热议。作为职业院校一线教师,我们深切感受到时代赋予的育人使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这正是职业教育的发力点。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更新技能库,深入企业一线,针对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点、痛点,提出有价值的应对方案。同时应该加快专业数字化改造,在传统专业中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模块,培养既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又会使用智能化工具,有思想、敢创新、有批判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唯有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才能勇立数字化浪潮潮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城轨工程学院辅导员杨果: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尽显民生温度,让我深受触动。报告提出“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持续重视与投入 ,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心针。对于我们铁路高职院校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报告中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阐述,与铁路行业的创新发展息息相关。作为辅导员,我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适应新兴产业能力的紧迫性。我们需紧跟行业趋势,引导学生关注前沿技术,积极参与实践项目,提升专业素养。在就业方面,报告提出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要更积极地为学生搭建就业桥梁,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对接企业资源,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让学生能在铁路领域施展才华,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体育教学部教师师美玉: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极大地鼓舞了人心。作为一名肩负育人使命的体育教师,我密切关注了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领导的重要讲话,他提出要全面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广泛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战略部署,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神圣职责。我们将持续以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为核心,以“教会、勤练、常赛”为实践路径,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将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精神与体育精神相融合,将技能报国的信念与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相结合。我相信,在全国两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将迈上新的台阶,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我们的力量。 

  道桥与建筑学院学生杜永豪:今年两会期间,李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去年我顺利签约兰州铁路局实现高质量就业,很感谢老师和学校的培养。作为铁路类高职毕业生,需以“工匠精神”深耕专业技能,实现从“技能就业”向“高质量职业发展”跨越。我将传承“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陕铁院精神,主动投身西部铁路建设、运维等基层岗位,将专业能力转化为解决岗位难题的实际贡献。全国两会为职教青年指明奋进方向。我将以“铁”的意志锤炼本领,以“路”的胸怀服务大局,在“交通强国”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铁色青春!


招生一对一服务
咨询QQ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电话
0913-2221078
0913-2221170
微信公众号
【铁小智】
招生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