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建结合 科学发展 特色办学 质量立校
全面提升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 晖
2007年6月12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按照陕西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考察评估,迎来了教育厅、中铁一局、中铁二十局的领导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教育厅、中铁一局多年来对我院的关怀、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评估工作对学院来说是一件大事、盛事,更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在评估中我们一定严格执行教育部及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专家工作,接受专家严格的考察,保证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下面,我代向专家汇报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情况。
一、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始建于1973年,前身是铁道部渭南铁路工程学校。1993年、2000年先后被陕西省、教育部评为省级重点和国家级重点中专,2002年由铁道部划归陕西省,2003年升格为高职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499.38亩;教学行政用房69323.6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2536.81万元;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实验实训室48个,校外实习基地65个。图书馆面积11836平方米,座位1500多个,藏书50余万册(其中电子图书25万册),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及开架借阅;拥有多媒体教室30个,语音室4个,座位数达到2356个;建有主干千兆,桌面百兆的校园网及无线校园广播系统;建有文体中心、乒乓球馆,400m标准橡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在建)等体育场馆;所有学生宿舍建有卫生间,实行标准化管理;学生食堂被教育厅授予“高校学生标准化食堂”称号。
学院现有教师257人,其中专任教师18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08%;学生与教师之比16.7∶1。学院设有铁道工程系、公路与桥梁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基础课部、实验实训中心、信息中心、教学督导室、继续教育部以及职业资格鉴定站等机构。现设有17个专业,面向全国18个省招生。截至2007年4月底,全日制在校高职生4306人。
办学三十多年来,学院培养了近两万名大中专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铁路建设与管理企业,他们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有的已经成为全国劳模、总公司科技拔尖人才、三八红旗手、公司总工、行业技术能手或领军人物。
伴随着祖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学院在服务铁路建设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受到上级、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大部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在96%以上,出口畅带来进口旺,连续三年报到率为85%以上,2006年在全省近39个高职院校招生中录取分数线我院列前五名。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铁道报、陕西日报、铁道建设报、陕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对我院办学特色与成就等进行相关报道达49次之多。
二、办学思路与方略——对办好学院的认识
学院因铁路而生、倚铁路而长,随铁路的延伸而发展,铁路文化浓郁,毕业生绝大多数在铁路行业就业,专业集中在铁路工程方向,办学形成了鲜明的铁路特色;结合学院校园面积小的实际、根据职业教育特征及市场经济的特点,经过陕铁院人的深思熟虑,我们决定:不盲目跟风办专业,不一哄而上建新校区。毅然选择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不求大而全,但求“优而精、小而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确立了继续“依托铁路行业,紧密结合市场,发挥以铁道工程为主干的工程类专业群优势,精致管理、做优做精,走内涵发展之路,实施品牌战略”的发展思路。努力践行“博爱、诚信、和谐、创新”的校风和“德修身 技立业”的校训,弘扬“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陕铁院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专业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方针,保持发挥集束专业优势,培养铁路建设人才的特色,努力实现“国内知名、行业一流、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的目标。
三、人才培养工作状况——高职办学实践
1.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
办好高职,理念为先。学院设立高职教育研究室,负责开展高职教育研究。通过学习、研讨、培训、大讨论等形式,解决了“什么是高职”、“怎样办高职”、“办什么样的高职”的问题。确立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
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之路,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办学定位是:立足陕西,面向全国,依托铁路,服务社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面向铁路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以校内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1)一是按高校管理要求,合理设置了学院的党政机构;二是教学系统由过去的教务科管理变成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三是改变了学生管理由学院一统到底为院、系(部)两级管理;四是制定了向教师倾斜的院内津贴分配办案,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五是实行“定岗、定责、定员、定奖金”的全员岗位聘任制;六是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2)政策倾斜,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一是领导重视。院务会、党委会定期研究教学工作,建立院领导听课制度及院领导带班巡视制度;二是充分保证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教学经费投入占学费比例年均超过30%。2007年预计将达到84.16%;三是出台向教师倾斜政策,如津贴分配政策向教师倾斜25%; 专职教师每人配备笔记本电脑;对新进本科教师年收入低于2万的学院给与补齐等;四是学院成立教学督导室,制定实施了《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五是在机关、后勤开展“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新形象”竞赛活动,“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已经成为学院领导及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成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办好学校,师资队伍是关键。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完善了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二是增加数量,满足教学需要。2003年以来,先后从全国多所重点院校招聘优秀大学生124名,其中研究生18名,聘请兼职教师53名;三是提升学历学位和业务水平;四是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五是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六是加强了师德建设工作;七是通过每年设立院级科研项目,开展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从高校聘请教授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帮助指导教师提高业务及教学水平,建院以来,全院教师共发表教科研论文306篇,其中被SCI、EI收录17篇;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118项;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2个,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2项。
4.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围绕铁路建设需求开办专业
按照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形成了以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为主干的三个专业群,就业形势好。同时根据铁路工程建设需求又开发了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物流管理等专业,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
(2)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专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以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课时达到50%左右,把素质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技能证书教育及就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形成了“两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是一、二年级、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前十周(2.25年),理实并重,学做交融,突出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相结合;第二阶段是三年级第一学期后十周到毕业(0.75年),强化岗前技能培训,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3)开展专业改革试点,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
学院制定《试点专业管理办法》,2004年学院把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作为教改试点专业,2006年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被评为院级优秀教改专业,以点代面推动专业建设。学院制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拨专款予以资助,各系部认真实施本单位精品课程建设或重点课程建设,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10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4门。件,院级优秀课6个。
(4)加强教材管理,积极推进教材建设
学院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及《教材管理办法》。全院选用近三年出版高职高专教材占71%,有56名教师主编、主审或参编公开出版教材48部,其中院级试点专业教材16部,编写讲义10部,其中《公路工程》等6部教材被评为院级优秀教材。
(5)广泛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演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讲练结合教学、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和30多个多媒体教室为开展多媒体教学创造了条件。学院绝大部分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其中开发有29门课的课
(6)实施“双证书”制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学院要求毕业生至少取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可鉴定工种有16个。2006届通过率90.58%;2007届通过率92.43%。
5.以硬件建设为基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建院以来,学院自筹了1.2亿元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新建高层教学大楼、餐饮中心、学生公寓楼、实训楼、图书馆等总计达7.5万余平方米;实验实训室的建筑面积由2004年底3470平方米增长到现在的28597平方米;仪器设备值由2004年底925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536.81万元。生均5891.34元。投资196万元对校园网进行改造升级,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一批先进的实验实训基地(室)已建成投入使用。如位于陇海铁路南侧,西合铁路横贯其中的测绘教学实训基地,占地340亩,可同时容纳200人进行控制测量、普通测量、施工测量、桥涵定位、线路放样等多项技能的实训;土建实训基地,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能同时容纳200名学生进行分专业工种实训;再如新建的水力学实训室、物流实训室、铁道隧道检测实训室、铁路桥梁检测实训室、铁路、公路路面检测实训室、监理实训室具有先进性。仅一个测量实训室面积1700平米、设备达623多万。
6.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我院专业以工程建设为主,毕业面向施工一线,属于艰苦行业,野外作业,流动性强,环境恶劣,加之往往工程质量要求严、工期紧,要求学生吃苦奉献、团结协作精神要好。学院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的精神,按照“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职业能力是核心,身心健康素质是保障”的素质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吃苦、团结、负责及诚实守信精神,全面推进学院素质教育工作。公益劳动、早晨出操、晚上自习、周一升国旗制度几十年不变,形成优良传统。
7.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1)在企业建立科研实训基地
目前共建立校外基地65个,在学生实习、就业及合作中发挥作用。
(2)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已经是我院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根据企业特殊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技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近年来,学院先后给中铁九局、中铁四局五公司、中铁一局三公司、天昶公司、天路公司等多家企业订单培学生,实现了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效果。
(3)举办企业特色班
学院还积极探索开办企业特色班,集中管理,强化培训。如与中铁一局桥梁公司合作开办“桥定班”、“物流班”;与中铁一局物贸公司合作开办“物贸桥建班”,采用企业和学院共同授课的形式,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不但加强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且针对企业特点,渗透企业文化教育。
(4)顶岗实习
我院平均有60%的签约学生能够提前6-10个月的时间奔赴各种岗位进行实习。顶岗学生每月有1000元左右的实习津贴,实现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这种形式的产学合作,既锻炼了学生,又为企业补充了技术力量,实现了学院、企业、学生的“共赢”。
(5)短期培训
开展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一大任务。近年来,我院先后为中铁一局三公司、物贸公司,四局、九局、天昶公司等铁路企业承担短期培训任务10多项,累计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
(6)校企人员互聘
近年来我们先后从企业聘请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53人,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不定期的来校做报告,先后有10多名教师教师参与到企业实际工程中,互赢互惠。
8.以学生就业为根本,实现“出口畅”
建院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截至07年4月,07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90%,这里就业全部为学生与国有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实施毕业生“召回制”,打造诚信就业的陕铁院品牌是我院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创新,表明了我院对企业、社会和学生的高度负责精神,更表明我们办学的决心和自信。目前我院已与全国120多家铁路和地方建筑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供需关系。
四、评建工作体会
评估压力大,但最终转化成了学院发展的动力;评估加班多,但是换来的是学院的快速发展;评估花钱多,但都变成教学设备或学习场所;评估材料多,但最终促进了科学管理;评估付出多,但得到的更多!
通过评建工作,使全院师生明确了建设高职学院的标准和方向,更知道了学院、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评建工作,使全院师生明确了如何才能办好高职学院,更知道了学院奋斗目标及自己奋斗的方向。
通过评建工作,使全院师生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教师更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称职教师!
通过评建工作,振奋了精神,凝聚了人心,锻炼了队伍,增强了人气。
通过评建工作,提炼了办学理念、学院精神和办学特色,理清了今后的办学思路!
通过评建工作,办成了以前或平时难以办成的事,促进了管理水平提高,促进了教风和学风建设!
通过评建工作,教学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教师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教学质量更加得到重视!
通过评建工作,校企合作得到加强,学生就业工作得到强化!
通过评建工作,教学条件极大改善,学生受益最大、最多!
通过评建工作,使学院整体工作前进了一大步,办学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从学院中长期发展看,办学空间尚显不足。
整改措施:一是在2010年前基本稳定办学规模;二是在校外征购或租用土地及教学用房。
2.教师队伍结构欠合理。
整改措施:一是吸引社会优秀教师资源补充师资队伍;二是鼓励现有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加快青年教师培养;三是加大从企业中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力度。
各位专家,你们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本次评估,一定会成为我院发展的里程碑和新的起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埋头苦干、认真整改,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为早日成为国内知名、行业一流的高职学院而奋斗!
以上汇报,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衷心祝愿专家在我院期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谢谢!